經歷過程式競賽、專題實作、海外決選3個階段,現階段就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資訊工程學系的劉至軒,從眾多報名YTP的優秀學生中脫穎而出,最終在2022年的夏天,獲得難得的參訪體驗,除了參加the Berkeley Method of Entrepreneurship Bootcamp,與不同領域、不同背景的學生共同挑戰並完成創新創業想法,朝自己的夢想更邁進一步,也參訪了Google、Meta、Apple等國際知名科技公司以及新創公司,探索未來職涯方向,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至軒的心得及分享吧!



A. 您在參與YTP第三階段海外決選前,有做什麼準備嗎?您認為您從眾多優秀學生中脫穎而出,獲得海外參訪資格的關鍵是什麼?
因為知道要參加第三階段,所以就會開始思考一些可以當作報告的點子,大部分是從自己想要的產品出發,也會和親身邊的親友討論;想好點子,確認好方向之後就將其變得更完善,並著手進行資料蒐集,其中包含市場調查、目標客群、可能的呈現方式等。
至於報告前的部分,我的目標是想要讓報告變得更有趣(評審不能睡著),和儘量呈現自己的優點(展現亮點才有機會被選中),所以我覺得懂得如何做「包裝」,也是決選中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,要儘量把你的報告和你的優點呈現出來!
B. 為什麼您想爭取海外參訪的機會?您希望從中獲得什麼?
因為我想要出國開開眼界,去看看美國到底長什麼樣子!美國的房屋、文化、語言、心態等等,都是過去略有耳聞卻依然模糊的。除此之外,參加營隊和企業參訪對我來說都是很獨特的機會與體驗,可以比一般觀光客更深入地了解到當地的文化。
C. YTP安排的海外參訪行程,包含參與Berkeley的創新創業營隊,需要跟不同背景、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合作。為此,您在出發前做了哪些準備?這些準備如何幫助您獲得更好的參訪經驗?
在出發前,有被告知會需要在第一天進行pitch,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去想一個新的主題,並想辦法在一分鐘之內將內容有效的傳達給對方。於此,我們事前到精誠企業總部,反覆模擬練習給專業人士傾聽,在多次的討論及回饋下,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建議!當然不只有這樣,在出國之前,也花了不少時間安排行程和做功課呢!
D. 請簡單分享您在Berkeley創新創業營隊的過程,包括與哪些不同背景的成員合作、做了什麼題目、最後的成果等等。
我們這隊是國際生所組成的隊伍,隊員中除了我之外,還有兩個來自上海,一個來自馬來西亞,一個來自泰國的學生。我們做的專題主要和虛擬實境相關,運用虛擬實境和大數據來加速中國的室內設計市場。這個團隊中只有我是理工專長生,所以看到了許多不同於科技面向的思考模式(譬如行銷、經濟等),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!
E. 與不同背景、不同專業的學生合作的過程中,您學到了什麼?他們的野心、想法、做事方法,與台灣學生有何不同?
在為期五天的營隊當中,我有幸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導師聊天。雖然我沒辦法代表全體台灣學生,並且只能拿他們和我自己比較,但就我所看到的來說,我覺得他們不害怕失敗,因為他們把失敗看成一個機會,一個契機;他們不害怕改變,一個點子行不通就看怎麼修改怎麼改進,不會一定要等到點子完全成熟才肯下手;此外,他們也比較不怕生,利用中場休息的時間,去找陌生人搭話、聊天、認識不同的人,這也是我覺得很不一樣的地方。
F. 在海外參訪過程中,令您印象最深刻是什麼?
有一次到了晚上十點多,我的隊友都回去了,我就去找王政祺,想說一起回去。剛好他的隊友都還在,並且打算繼續做報告,最後,他們還決定一起開車到其中一個隊友的家,繼續完成報告,當時我也很厚臉皮地跟去,一起做各自隊伍的報告直到半夜,在這期間,我也聆聽他們的討論內容,細節的部份真的很講究!而我們也在結束之後,搭計程車回住所,結束充實且疲勞的一天。
這個經驗令我難忘之處不只是突然在半夜去了不認識的人的家,而是他們做事的精神,就算很累很想睡了還是全心投入想要把事情做好,就算教室關門了依然意猶未盡轉換地方繼續努力的韌性。
G. 您在過程中獲得了哪些啟發?您覺得這些啟發將如何影響您的現在與未來?
參加 BMoE Camp 讓我意識到了努力和心態的重要性 —— 不要拘泥於理工這一方面,也不要害怕改變,更不要害怕去找人幫忙或講話!企業參訪和各種談話機會讓我看到了國外公司總部的規模之宏大,舊金山人才之濟濟,也了解到了很多學長、前輩的世界觀。簡而言之,就是漸漸體會到了「踏出第一步的勇氣」 —— 有人說前半生要「不怕」,後半生「不悔」,可能就是指這件事吧!
在自由旅行當中,我漸漸體會到了獨立的意味:不只是擁有想去哪就去哪,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自由,更是要自己找路、管錢、做飯、洗碗、洗衣服的責任。
